男人每次的射精量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生理指标,无论精液过多或者过少都可能是患病的征兆。有些人可能觉得单次精液量越多代表性能力越强,而实际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那么正常男人一次射精多少?精液量射多少是正常的?
一个健康的成熟的男性,每次精液的排出量一般为6毫升。
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精液过少的现象:
一是有些男青年,为了发泄欲望,手淫频繁;二是性生活过频,尤其是新婚期欲望较强,连续几天或一天几次泄精,排精次数过多。男性排精后,一般过1—2天即可补充正常,但如果泄精过频,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匮乏局面,每次排出的精液量,自然就减少了上述两种情况引起的精液过少,不是疾病,不必焦虑,只要延长排精的间隔时间即可自愈。
当发现精液排量过少时,可以自然进行测定,即有意识地禁欲5—7天,在此期间,不思性事,不行房事。之后再排一次精,如果精液量明显增加,便可排除生殖器官有疾病的疑点,如果情况照旧或排量更少,那则可能染有病理性排精过少症之嫌。
根据临床测定,精液量少于1.5毫升则视为精液过少症。它不仅会直接影响性功能,也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一种原因。排精过少的原因可能是睾丸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精囊前列腺疾病,或尿道狭窄造成,应去就医确诊后治疗。
每次排精量超过7毫升以上也是一种病态。它大多由精囊炎症所引起的。精液过多的实质是精浆分泌或渗出过多,而精于总数并没变化,这显然会引起精液中精于的密度降低,也会影响受孕机会。那种以为精液越多越健康或越能受孕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排精是男性正常的性功能,偶尔出现精液排量过多或过少,不能就算是异常。有规律地排精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新陈代谢。如果精于不排出体外,在生殖道里也会老化、死亡。
(1)精液不是营养液
有人崇尚口技,将精液吞下,认为有滋补作用,坊间甚至有“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其实这是看高精子了。
实际上,精液由精子与精浆两部分组成。精浆的主要成分为水,约占90%以上,其他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颗粒、游离氨基酸、矿物质(钙、镁、钾、锌)、酶、果糖等,与血浆的成分大同小异,根本谈不上“以一当十”。
如果再与食物比较,精液就更为逊色了。以一杯约250毫升的牛奶为例,其中含蛋白质8克、脂肪10克、糖13克,同等量的豆浆则含蛋白质11克、脂肪5克、糖29克,都比精液的营养价值高得多。
再从生理使命看,精液主要不是发挥营养作用,而是生儿育女、繁衍种族的需要。因此,将精液视做营养液并没有科学根据。
(2)精液是防病好手
精液虽然不是营养液,却是防病的一把好手,特别是在克癌方面独树一帜,这是韩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他们从精液中提取含有锌等矿物质的三种有效成分,分别注入到含有上皮卵巢癌细胞以及普通卵巢上皮细胞的培养液中,仅仅48小时,卵巢癌细胞的死亡率就达到81%,而正常细胞只有37%死亡。由此提示,正常的夫妻生活或能有效防止女性遭受卵巢癌之害。
有统计资料显示,婚龄30年以上,每星期过1——2次性生活的女性,其女性私处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的罹患率,大大低于没有正常性生活的女性。
(3)射精同时不排尿
有些女性担心,男子射精时会不会同时排尿呢?果真那样岂不糟糕?固然,男人的精液与尿液均由同一渠道排出体外,但在正常情况下,精液和尿液是不会同时排出的。这得益于一个位于尿道中段三分之一与内三分之一交界处的特殊结构——尿道膜部括约肌。
当男人处于性兴奋状态时,膀胱括约肌与尿道膜部括约肌同时收缩,便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小空间,睾丸产生的精子在这里与由前列腺和精囊来的分泌物混合,形成精液。当精液积蓄到一定量,或丁丁受到的刺激达到足够强度、出现欲望高潮时,尿道膜部括约肌因舒张而开放,精液便由尿道口射出。而膀胱括约肌绝对不会舒张,因此排尿的门仍旧关着,尿液就不会同时排出来了。
除此之外,大脑也发挥着一定的监控作用。换言之,大脑认定此时“不允许排尿”,故拒绝发出排尿“指令”。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射精的时候是不会排出尿液的。
(4)正常精液气味怪异
精液有气味,而且气味浓烈又怪异,有人嫌它难闻而厌恶,有人又觉得幽香而兴奋。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与男女双方的欲望水平、灵肉交融的深度、对性行为的态度等生理、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其实,精液和唾液、胃肠液、血液等都属于人体的体液,但却唯有精液的气味最为显著。究其“身世”,这种“怪味”是由一种名为精氨的化学物质经氧化后散发出来的,闻之很像栗子花的味道。精氨是前列腺分泌物所含的多种重要成分之一,它的氧化又必须有精囊液的参与,故精液的气味来自前列腺,并在精囊液的辅助下散发出来。因此,假如男人的精液没有这样一股怪味,便提示前列腺功能可能受损,反而需要引起重视。
另外,精液气味可能还与人的欲望与性生活有关。因为到今天,嗅觉仍是人类重要的可爱觉器官之一。浓烈的精液气味对人的欲望有一定的激发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