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健康网

首页 > 心理 > 心理疾病  >  同性恋容易分手是怎么回事?同性恋容易分手是什么原因?[图]

同性恋容易分手是怎么回事?同性恋容易分手是什么原因?[图]

02-13 同性恋 男同 女同 心理 我要评论

现在很多人都将同性恋与乱性、性病、艾滋病联系在一起,其主要原因是同性恋者的感情很难稳定,很多同性恋者并不是只有一个固定的伴侣,而是同时与多个同性恋者发生性关系,他们的感情和性关系变化都很大,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同性恋容易分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根源在哪里?

同性恋容易分手是怎么回事?同性恋容易分手是什么原因?(1)

1、同性恋容易分手的原因

经济:很独立

对于很多同性恋伴侣来说,双方都有固定的职业,在经济上保持自立。当两个人因为一些矛盾冲突导致感情破裂时,彼此都认为在经济上都不需要另一方,那么分开的可能性相比异性夫妻就要大。

择偶:很随机

如今,社会对于同性恋已越来越接纳了,但是他们在选择伴侣方面比异性恋依然窄了许多。同性恋者之间的偶遇,往往被双方看成是千载难逢。然而,由于选择的机会太少,找到诚心伴侣的机会也较小。>>>6个绝招教你辨别男同性恋如果双方的结合无暇顾及志趣与性情的相投,性的相对比重就会增大。同性伴侣关系中“将就”的情形较为常见,这预示着他们日后离异的可能性也较大。

态度:不认真

很多人认为同性恋的爱情不过是玩玩而已。很多涉世不深的同性恋者刚踏入“圈子”时,总是抱着纯真的幻想,但感情受到挫折后,变得自暴自弃。当他后来遇到其他“新人”时,就会把“随便玩玩”的不良影响传染给后者,使同性恋感情变得比较脆弱。

保障:不受保护

同性恋伴侣关系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也是他们关系比较脆弱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说,夫妻双方有了矛盾,可以向对方的父母述说,父母可以做一些劝告,使双方不至于离异。而对于同性恋来说,一般他们都不会把自己的恋情告诉自己的家人,有的同性恋说只要想分手打个电话即可,和异性的爱情相比,同性恋的爱情很多时候都经不起现实的敲打。

事实上,在我们现实的两性生活中,同性恋的确是很没有保障的。甚至有不在少数的同性恋者在感情上经常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不过,同性恋的感情同样也是值得尊敬的,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思想观念而影响到自己的客观判断能力,只要是真心的,那就去爱吧。

2、同性恋的心理状况

一、一般资料

本组51例同性恋者中,男性34、女性17人。年龄20一41岁,平均年龄29±5岁。职业:文学编辑、医生、艺术工作者、学生、工人、个体户等。受教育年限平均为13.9±2.6年,其中博士、硕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9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未婚者44人,在婚者4人,离婚者3人。在婚者中,家庭不和即夫妻矛盾者1人。同性恋者首次经历同性恋性行为平均年龄为23±7岁,他们同性恋经历所持续的平均时间(从同性恋性行为开始至第一次调查时1996年9月到1997年9月)为73±57月。

二、家庭环境及家庭史

1.幼年家庭教育不良者22人(43%),包括父母溺爱,或父母关系不和引起家庭情感表达过于冷漠,也有一些同性恋者(15人)是祖父母辈等亲戚抚养长大的。长期生活在女性中的男孩或男性环境中的女孩共26人(51%)。在家庭中,父母地位的绝对不平等的比例较大,有41人(80%)。

2.家庭史:在进行调查的同性恋者中,发现有其父母之一或一级亲属有同性恋行为者3人,家庭中有或可疑有精神障碍史6人,父亲长期酗酒10人。

三、性心理发育情况

1.遗精、月经史:男性同性恋者第一次遗精年龄平均为12岁,女性同性恋者月经初潮年龄平均为11岁。显然这项调查存在回忆偏差,但从一个方面说明同性恋者似乎比异性恋者性早熟。

2.早年性心理体验:(1)第一次与同性接触性体验最早年龄为6岁,最大者19岁,平均年龄为12岁,自述自幼起就喜欢同性躯体和同性生殖器。(2)同性恋行为自发者39人,诱发者1人,自发与诱发并存者11人。

3.儿童时期的行为特点:34名男性同性恋者中有26名(76%)明确回答在儿童时期曾持续喜欢女性游戏、活动等、自幼体弱、胆小。比较喜欢与性格文静的女伙伴在一起。17名女同性恋者有3名(18%)诉说在儿童时期有明显的男孩行为。上述这些特点由于样本来源于范围小,不是随机样本,不能代表全部同性恋者人群。

四、同性恋情况

1.自我不和谐性同性恋:对待自己性倾向的认识与认同是一个过程,他们在青春期因为和别人不同而自卑,认为自己不同寻常、有缺陷,感到十分痛苦。在我们研究中发现即由自我不和谐性同性恋到自我和谐性同性恋是一个过程,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在不和谐性同性恋阶段,有44人(86%)同性恋者曾寻求过心理学或其它途径的帮助以求改变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最终没有成功。有26人(60%)未婚同性恋者在结婚年龄段(25~35岁)企图用寻找异性结婚的方法来纠正同性恋倾向也无效果。在本研究本中有求治或咨询要求者有6人,多为年龄(17—20岁)较小的同性恋者,他们对自己是同性恋者感到困惑,表现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的疑问苦恼。随访1—2年后,51例同性恋者仍然维持同性恋性倾向。

2.同性恋者自杀行为史:有33%(17/51)同性恋者既往有过严重的自杀行为。自杀行为大多发生在1620岁之间,这些自杀者均为男同性恋者,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有9人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他们有15人(88%)来自农村和偏远的小城并在北京打工。研究发现有更多的女性气质的男同性恋者和较早意识到自己同性恋倾向者,比较容易出现自杀行为,主要原因是对自我的性倾向感到困惑。他们经常采用服毒、自伤等自杀行为。其中6人有过2次以上的严重自杀行为。

 

    分享:

    微信

    发表评论

    备案信息:公网安备 33068102000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