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健康网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宝宝中暑怎样急救?宝宝中暑后不能吃什么?[图]

宝宝中暑怎样急救?宝宝中暑后不能吃什么?[图]

09-25 宝宝 中暑 夏季 我要评论

  夏天带宝宝外出时要注意做好防晒,宝宝较成年人更容易中暑,因为他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朋友们除了要细心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之外也要了解一些宝宝中暑之后的急救知识,那么宝宝中暑怎样急救?宝宝中暑后不能吃什么呢?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中暑怎样急救?宝宝中暑后不能吃什么?(1)

  

1.宝宝中暑后的急救

  一旦发现宝宝有中暑的症状,你也不要惊慌,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宝宝的情况就会好转的。

  1、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宝宝的衣服己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宝宝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宝宝身上吹。

  3、快降温,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是:用凉凉的湿毛巾冷敷宝宝头部,或给宝宝洗温水浴。

  4、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每隔10到15分钟给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凉饮料,但有呕吐或意识不清者勿给。也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也可以掐宝宝的人中穴、内关穴以及合谷穴,或者身边有带针之类的物体,可先将其用火消毒,然后用针浅刺人中,并挤出血滴,这两种方法对于大汗虚脱的宝宝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6.立即送医治疗。

  

2.中暑不能吃的食物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3.怎样预防宝宝中暑

  夏季外出必备

  防晒霜:最好随身携带SPF值在15以上的防晒霜。

  帽子:最好是帽檐很大可以耷拉下来遮住孩子的耳朵和脖子的那种帽子。

  凉鞋或凉拖鞋

  爽身粉:意在保护皮肤,但不能扑过多的粉在孩子身上,以免被孩子吸入,影响其呼吸系统。

  保温壶或保温瓶:(这里的保温指的是保持低温噢)用来装食物和饮料,因为高温情况下食物、饮料容易变质。

  充足的水:孩子需要饮用大量的水补充其身体在高温下消耗的的水分

  太阳镜:要给孩子配备儿童专用的太阳镜

  小手巾或纸巾:用来擦汗或临时遮阳。

  幼儿一旦中暑会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烦躁、大汗淋漓、抽风、昏迷甚至休克。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让孩子远离高温,多喝水,可适量饮用淡盐水,当孩子出现抽风昏迷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医,不可自己擅自处理。

  

4.宝宝睡觉哭闹怎么办

  1、吮吸

  不论是妈妈的乳房、喝奶的瓶子、或者是安抚用的奶嘴、还是宝宝自己的手指,吮吸总是能起到安抚作用,但妈妈在平时要对瓶子和奶嘴等做好消毒,同时保持宝宝手指的干净,避免病从口入。

  2、按摩

  各种轻拍和按摩都能帮助使宝宝平静下来,可尝试让宝宝垂直坐好靠着你的肩膀上,然后轻拍宝宝的背。但在宝宝四星期大之前不要按摩宝宝的肚子,也要避开脊骨。给宝宝按摩时避开脊骨和避免使用例如杏仁油,这类的坚果类油。给宝宝按摩的同时,多跟宝宝说说话,可以有效促进宝宝发育和促进亲子关系哦。

  3、音乐

  有节奏的声音或音乐能帮助安抚新生儿,甚至洗衣机或吸尘器的嗡嗡声也能帮助平静一些,听音乐可以培养宝宝乐观的性格。

  4、运动

  在手臂或摇篮里摇动宝宝,或把他放在宝宝车里推动,动作要轻缓。可用温柔的搂抱和轻声吟唱来安抚他。

  5、新鲜空气

  带宝宝出去走走,因为即使哭喊没有因此停止,在户外也不会显得那么不好。

  6、胀气

  有些宝宝在嗳气之后会感觉好点,所以尝试让宝宝垂直坐好靠在你肩膀上,然后轻拍他的背。

  7、洗澡

  洗个暖水澡能立即使一些宝宝平静,但是要意识到这可能会有反作用。

  8、摇篮曲

  带宝宝去更安静的房间,用温柔的搂抱和轻声的吟唱摇篮曲来安抚宝宝。

    分享:

    微信

    发表评论

    备案信息:公网安备 33068102000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