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在现代社会是非常多的,而剩女大多也比较担心自己的婚姻大事,尤其是大龄剩女。实际上单身女性拒绝结婚或者过早结婚很重要一点就是对婚姻存在很大的疑惑,或者说是一种不信任感。那么“剩女”担心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克服婚姻心理障碍?
一、担心婚后不自由
解决方法:尝试承担。怎样克服心理障碍,关键要看你自己是否想试着改变,在步入一段爱情生活的初期,单身惯了的人可能会有许多的不习惯,比如讨厌二人天天相对,讨厌生活琐事等等,但无论如何,都不要轻言放弃。不妨为自己设定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时间段,在这期间去尽力承担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度过心理适应期后,你对爱情与家庭的信心,一定会飞快增长。
二、担心对未来老公不够了解
解决方法:男女双方需要不断地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感情,这是最重要的婚前心理准备。这项准备若不充分,其他准备再完备也不能保证婚后生活美满幸福,纵然是婚前物质准备应有尽有,亦难以弥补心理的损伤,维持夫妻真挚的恩爱。建议还是多了解一下再考虑结婚,或者婚前长谈一次,尽可能多的互相了解,或许可以消除对未来婚姻的恐惧感。
三、担心“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解决方法:不要总是在想怎样克服心理障碍才能获得幸福,要付诸行动。首先就要摆脱对婚姻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存在过高的期望与奢望,不要认为爱人样样都好,蜜月真的比蜜还甜,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新家庭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负担的加重,意味着双双要为家庭尽力尽责,尽自己做丈夫或妻子的义务。
四、担心结婚后会影响工作和前途
解决方法:“黄金剩女”们怎样克服心理障碍,首先要改变担心结婚会影响工作前途的心理。生子是一个女人的必经阶段,如果说22岁的女子是靠一点青春和乖巧博得好感的话,一个28岁的女人则需要体现稳重和能干。一个大龄女子为了工作而不结婚是完全没必要的,正常的婚育应该是公司和个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每一个女人都有被人爱的权利。“黄金剩女”要想把自己嫁掉,关键还在自身,必须要了解怎样克服心理障碍,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克服自己的自己的心理障碍,才能迎来甜蜜的爱情。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客观的东西,具有理性、规定性、公开性、稳定性、特别是唯一等特点;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心理感受,属于主观的范畴,具有感性、随意性、隐私性、易变性、尤其是多样性等特点。
婚姻与爱情,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多少年来一直是人们尤其是女性议论的老话题。当然,近些年来,它们也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报刊上与此相关的讨论很多,主要看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婚姻基础的讨论
有4种意见。
第1种是爱情基础论(唯一基础论)。这种观点认为,婚姻基础是婚姻关系建立、存续、发展和解除的根本依据,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所谓以爱情为基础,就是双方的爱慕在婚姻中有最后决定权。在社会主义婚姻中,爱情只能是“唯一”的基础,而不能有两个或多个基础。
第2种是两个基础论。即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在性格、品行、体态、志趣等方面互相爱慕的心理情绪。由于现阶段分配制度造成年人们经济地位事实上的不平等,直接决定了现阶段的婚姻基础除了爱情因素之外,还不能排除“一切经济考虑”。爱情还不可能是婚姻的唯一基础,它只能是基础之一,经济因素是现阶段婚姻基础的重要成分。
第3种是多基础论(混合基础或综合基础论)。这种观点认为,婚姻基础是两性结合选择配偶的条件或因素,它们不是由当事人个人“自由决定”的,而要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婚姻基础各不相同,但无论在哪个阶段,大多数男女选择配偶的条件或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是:同房或爱情的因素,如容貌、体态、风度等;经济或物质的因素,如财产、工资等;政治的因素,如出身、职业、级别等。同时,这些因素之间又是互相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
第4种是“前提基础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婚姻基础应该是体现社会两种再生产职能的物质关系,而爱情作为一种精神关系,不能不是决定于物质关系的第2位因素。因此,物质关系是婚姻的社会本质和根本前提,由此决定婚姻的道德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等。
(二)关于“第三者插足”的讨论
对“第三者插足”的概念,第1种观点认为,“第三者插足”主要是指与有配偶者通奸、同居的行为。它有4个基本特征,即故意、喜新厌旧、保持非法两性关系或暖味关系、侵犯的对象是合法婚姻。
第2种观点认为,“第三者插足”这个概念不确切、不科学,有些第三者很难确定,难以划分谁是插足者,这一概念还有把婚姻破裂的起因完全推给第三者的含义,是不合理的。
此外,有些第三者也是受害者,故改称“婚外恋”为好。第3种观点认为,对第三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4种观点认为,第三者应受谴责,第二者(即搞婚外恋的已婚者)同样应受严厉谴责,就是第一者(受害者)也应吸取教训。